40分鐘的劇植入40多個廣告 廣告片中插入電視劇根據辛夷塢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《致青春》,因為對原著的忠誠還原而備受書粉關注,一眾年輕演員陳瑤、楊玏、馬可、張丹峰等的演技也是沒得說,但頻繁的廣告植入、明顯的商品標識,還是讓這部劇的好感度大打折扣。按照劇里介紹的年代背景,主演們?yōu)?006級大學生,大學生活集中在2006年至2010年,可明明只是近兩年才出現(xiàn)的酸奶品牌,竟然穿越到了10年前,成為劇中大學生們的最愛。此外,明顯為展示商品名稱的畫面頻繁出現(xiàn),連演員的臺詞里都是標準的廣告語,甚至為了展示某航空公司模型,還專門設定了演員要當空姐的情節(jié)段落……如此盡心盡力地植入廣告,也是夠拼的。有自媒體整理了劇中出現(xiàn)的廣告品牌,粗略統(tǒng)計“不下40個”!也難怪觀眾紛紛吐槽,公司宣傳片拍攝“不是《致青春》,而是一部致各位廣告客戶的植入好戲”,“《致青春》的植入廣告是我見過的最盡心盡力的植入了,不滿足于單純的特寫鏡頭,而是一定要深刻融入劇情、融入劇的中心思想……” 上一次讓電視觀眾印象深刻的植入廣告大爆炸,還是2013年由高圓圓、黃海波主演的《咱們結婚吧》,劇中演員多次夸贊某品牌洗衣粉,某網站也頻繁占用劇情,讓觀眾頭疼不已。廣告商理念決定植入水平 “植入廣告只是回收投資成本的一個方式,但廣告數量太多,以至于把電視劇變成廣告片,這也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。”專做影視劇廣告植入代理的引力傳媒市場總監(jiān)馬麗婕透露,一般影視劇中廣告植入的數量會控制,最多二十幾個,“一集電視劇也就40多分鐘,如果廣告數量太多,很容易就變得沒有劇情只有廣告。” 曾在業(yè)內第一家做植入廣告的世紀鯤鵬擔任娛樂營銷副總裁的藍米介紹,讓觀眾反感的廣告植入,9個街頭攝影創(chuàng)意用光法,大多數就是生硬的口播和露出,分別屬于道具植入、場景植入和臺詞植入。這大多是由一些專業(yè)度不高、執(zhí)行能力不強的公司所為,“雷人的植入廣告充斥并破壞劇情,會讓觀眾在觀看影視劇時自動啟動植入廣告掃描雷達,一旦有產品出現(xiàn),就立即判斷為植入廣告。” “這樣導致的結果是,一方面影視作品內容的藝術性、完整性及觀賞性遭到破壞,觀眾很難深度融入劇情的故事述說當中,也導致影視作品本身的傳播力度大打折扣;另一方面出于警覺慣性,原本融入劇情的品牌產品也被挑剔的觀眾揪出來,并被冠以失敗植入廣告的標簽。”藍米說。這種最終導致品牌和劇方雙輸的結果,并非廣告代理公司期望看到的。馬麗婕就表示,有一些廣告商,對商品的正面展示以及廣告語口播十分堅持,影視視頻制作“代理公司會在其中盡量協(xié)調,但如果廣告商很強硬,劇方也會就此做一些妥協(xié)。”她透露,其實近兩年廣告植入的整體發(fā)展已趨向專業(yè)化,習近平出席冬奧會,植入方式也更加隱蔽,但說到底植入廣告是廣告而非創(chuàng)作,廣告商掌握了植入方式的最終決定權,“植入水平很多時候取決于廣告商的理念。”植入廣告變“中場休息” 隨著植入廣告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進步,植入廣告與電視劇之間,很多時候也能實現(xiàn)“奇妙的和諧”。最近出現(xiàn)在熒屏的一種全新廣告植入方式,就把難看的廣告變成了有趣的“中場休息”,比較好地解決了廣告與觀眾之間的矛盾。國內廣告商品多具有時代感,家用、公司宣傳片拍攝汽車等緊俏品牌一般都與古裝和年代劇絕緣,但民國劇《老九門》卻避免了成為植入廣告的“棄兒”。該劇在每集劇情過半時,會突然出現(xiàn)一段一兩分鐘的中插廣告,由劇中配角演出一個完整的小故事,“曲徑通幽”地引出廣告品牌。KDJ的基本技術應用這種在氛圍和劇情上猛一看無縫銜接的廣告,被親切地稱為“原創(chuàng)帖”,廣告本身就像是給劇情加一個小貼士。由于輕松有趣又不乏幽默感,愛奇藝甚至專門開設了一個頻道,定期單獨更新每集出現(xiàn)的中插廣告,不少觀眾都表示“看廣告看得欲罷不能,也是十分魔性的節(jié)奏”。 “我們以往做植入,往往因為品牌的強勢植入造成對劇情的影響,而現(xiàn)在這種方式是脫離劇情本身存在的,紀錄片現(xiàn)實題材創(chuàng)作觀念的轉型!不會破壞劇本身。”該劇制片人白一驄說,這種方式不會讓觀眾產生排斥,而且創(chuàng)造了新的興趣點,同時還為該劇帶來四五千萬元的營收,算是一舉兩得。馬麗婕也透露,她所在的公司就在《老九門》中替一家互聯(lián)網金融產品做了植入廣告的代理,客戶對播出后的效果比較滿意。“把廣告變成創(chuàng)意,與影視內容有機結合,其實不是不可能,這需要廣告主、劇方和代理公司的共同努力。”馬麗婕說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